以前要努力证明零跑活着,现在零跑好了,我还要得证明自己还活着。”
日前,一段关于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去世的谣言在网络流传,朱江明本人在发出一段辟谣视频里这样说道,他表示“造谣很容易,辟谣却很难”。在朱江明的调侃声中,我们不仅看到了黑色幽默的呈现,更看出了零跑汽车发展历程的缩影。
从2019年至2020年没有任何资金流入,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走出来,到如今连续登顶新势力销量榜第一,零跑汽车已经渡过最艰难的时期。而随着2025年一季度财报的发布,不仅让零跑彻底摆脱“能否活下来”的质疑,更让人对其迈向“活得好”的阶段展开遐想。

5月19日,零跑汽车发布的2025年一季报显示,当期实现营业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187.1%。其中,一季度毛利率创历史新高,达到14.9%,相比去年同期的-1.4%由负转正。归母净亏1.3亿元,同比大幅收窄。截至一季度末,零跑汽车在手资金约为257.0亿元。
零跑汽车表示,一季度毛利同比改善,主要由于销量上升带来的规模效应、持续进行的成本管理以及产品组合的优化。
规模化,成本管理和海外
按照官方口径,销量提升是一季度财务数据上扬的重要因素。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零跑汽车累计交付新车8.76万辆,同比增长162.1%,3月更是以3.71万辆的交付量领跑一众新势力。4月,零跑汽车蝉联新势力品牌销冠,当月交付量突破4万辆,同比增长173%。
取得亮眼成绩的背后,是“C系列”车型占比提升带来的产品结构优化。一方面,零跑汽车依照性价比路线、面向年轻消费群体打造的中大型SUV车型C16、中型SUV车型C11及C10均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今年第一季度C系列交付6.78万辆,占总销量的77.5%。

期间,中高端车型的放量不仅推高单车均价,加之海外市场的加速布局也为业绩的增长添了一把火,让其毛利率实现从2024年同期的-1.4%质变到如今的14.9%,首次突破两位数。
同时,持续进行的成本管理也体现出零跑汽车在一众新势力品牌中的独特。
例如,零跑汽车坚持全域自研,核心部件自供率达到70%。全域自研技术架构(LEAP 3.0)的深化应用,让零跑在电驱、智驾、座舱等核心领域的技术复用率超80%。这种高自供率使得零跑在搭载高端配置如激光雷达、800V平台等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低的成本。
财报显示,零跑汽车的电池包成本较2024年下降18%,智能制造效率提升使单车生产成本缩减12%,真正实现“规模降本”与“技术降本”。
另外,全球化布局也初显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