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中率先披露一季度财报的小鹏,无疑是成绩优异的前者:9.4万辆的交付量、158.1亿元的营收,大幅缩减至6.6亿元的净亏损以及15.6%的总体毛利率……在汽车销售的“淡季”,仅在3月末发布了G6、G9两款改款车型的小鹏,取得如此成绩属实惊艳。

然而,这仅仅标志着小鹏高光时刻的开始。“令我倍感振奋的是,我们的增长潜力才刚刚开始释放。”从何小鹏直白的话语中不难听出,小鹏一季度交上的高分答卷更像是一道开胃小菜,驶入回报兑现期的小鹏,将多线并行,带给市场更多的惊艳。
跑出正向反馈曲线,小鹏进入体系效率“厚雪”的释放阶段
一季度9.4万辆的交付量,甚至超出了小鹏自己的预测。
在2024年第四季度9.15万辆的交付量基础上,小鹏将2025第一季度交付指引上限定在了9.1万辆至9.3万辆。
即便是现在看来,这一销量目标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一般而言,四季度是车企销量推高的冲刺时刻,销量往往为全年最高,一季度则是行业公认的销售淡季。正因如此,一季度销量低于上一年第四季度几乎成为行业规律,尤其是在消费观望情绪浓厚叠加价格战预期强烈的2025年,一季度销量环比下滑几乎在所难免。
尽管如此,在行业规律和特殊情况的双重狙击下,只在3月中旬上新了G6、G9两款车型的小鹏,却以9.4万辆的交付量创下单季度交付历史新高,其330.8%的同比增长更是以3倍的速率跑赢了行业均值。

真金不怕火炼,在将9.4万的销量掰开了揉碎了后,反而更能体会到其实打实的含金量。
一方面,从月度数据来看,小鹏已经连续6个月交付超过3万辆,销量稳定的同时,也验证了其规模化的能力;而从车型上看,除却担当主力的MONA M03以及P7+,3月上新的G6/G9双子星,4月即贡献了7500辆的交付数据,为销量形成了有力补充。这也证明,小鹏不仅跑顺了车型节奏,车型的年度改款升级策略也发挥出了显著成效。
另一方面,在靠降价抢占市场、以牺牲利润换取销量的畸形竞争之下,小鹏上量的同时,经营质量也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
财报显示,一季度小鹏总收入158.1亿元,同比大涨141.5%,15.6%的毛利率同样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汽车销售收入为143.71亿元,同比涨幅159.2%,汽车毛利率来到了10.5%,较2024年同期增长5个百分点。

平心而论,15.6%的毛利率水平在汽车行业或许并不算如突出。根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就有赛力斯、小米、理想三家车企的毛利率超过20%,如果将小鹏现有的毛利率水平放在彼时的榜单上,也只能堪堪排到第9位。
然而,对于小鹏而言,这一成绩的取得却不容小觑。作为规模化效益典型的汽车行业,制造成本的逆差容易填平,但高昂的研发费用均摊下的成本才是真正拖累造车新势力盈利转正的真凶,小鹏15.8%的研发费用占比在行业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