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降本增效,吉利在业务聚焦上的调整,远超业内预期。
5月15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召开了一季度业务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公司负责人对公众宣布了高层人事调整,企业组织架构变化,并回应热点关切——上市仅一年的极氪(ZK.N)为何推行私有化,并注入港股上市公司?
“今天的合并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时间不等人,市场已经不会给我们容错的空间了。”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如此强调回归“一个吉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24年下半年起,作为连续十余年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的汽车巨头(2024年排名第185位),吉利控股集团从鼓励赛马转向聚焦整合,本质是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赛道上,从广撒网到攥紧拳头的抉择。
在一系列堪称闪电重组的操作的同时,吉利汽车交出了一季度的成绩单。吉利汽车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24.95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56.7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64%,毛利率提升至15.78%,盈利能力改善。这主要源于吉利新能源业务爆发式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规模效应。
此外,吉利的全球化扩张带来一笔额外收获,外汇汇率波动为其贡献了20亿元-23亿元税后净收益。同时,极氪实现了从亏损5.4亿到盈利5.1亿的业绩改善,以及吉利内部研发和采购成本优化,也体现了传统车企在整合资源、应对复杂外部环境时的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