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在第九个中国品牌日(2025 年 5 月 10 日)的报道中,以赛力斯与华为联合打造的问界品牌为例,重点阐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跨界创新实现品牌高端化的突破路径,突出了“问品牌之道,创新无界”的主题。
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呢,大家都更认洋品牌,对不对?但是近些年来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快速的成长,不仅造就了很多性价比之王,更成功的闯入了高端车的赛道。 比如赛力斯和华为联合打造的问界汽车品牌,就以跨界创新重塑体验,以领先科技赢得市场,以自主品牌冲击高端。这样智慧重塑豪华的理念。 仅推动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高端化,也为更多的中国制造的品牌升维提供了新的思路。
央视曾多次报道,问界品牌以 “智慧重塑豪华” 的理念成功跻身高端市场,刚刚过去的2025年4月 M9 车型一直是 50 万元以上豪华车型销量冠军,注意是不分车型的销冠。本次报道强调,问界现象既是企业品牌意识增强的体现,也是中国制造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提升的缩影,完美契合中国品牌日 “创新无界” 的主题。
赛力斯的“跨界破局”正式本次中国品牌日的核心逻辑
赛力斯与华为的不仅是战略合作伙伴,还有投资华为引望的深度绑定关系,开创了传统车企与科技巨头跨界融合的先河。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技术资源的整合,更通过华为的品牌溢价直接冲击高端市场。2025 年 4 月,问界 M9 迎来了重大升级,焕新款大定数量已经超过6万辆,完美印证了“智慧重塑豪华”的品牌理念。相比之下,蔚小理虽是跨界造新能源汽车的新势力,有一定技术积累,但更多是同一行业内的竞争,缺乏这种跨领域协同的示范效应。
本次报道强调“品牌意识增强”和“技术实力提升”,而赛力斯的发展路径恰好体现了这两点。通过华为的技术赋能,问界从传统车企转型为科技品牌,实现了从“有品无牌”到“有品有牌”的跨越。反观蔚小理,蔚来仍依赖换电模式构建差异化,小鹏聚焦在打造AI智驾跟随特斯拉,理想深耕家庭用户需求,这些策略虽各具特色,但未像问界那样形成“品牌升维”的清晰叙事。这也是为什么央视也报道过蔚小理,但从未站在中国自主品牌的高度来报道。
蔚小理的“内生式创新”未能形成品牌高地和护城河
尽管理想汽车在 2024 年以 50 万辆的销量占据高端新能源市场榜首,但其增长逻辑仍依赖精准定位,深耕家庭用户市场,与传统豪华品牌的竞争更多是产品力的较量,而非品牌价值的重构。蔚来虽然自己给自己定位为高端纯电,但由于销量一直没有亮眼的表现,很难说其品牌定位是否被用户和市场认可,而蔚来的乐道、萤火虫等子品牌尚处市场培育期。小鹏在 2025 年的销量确实给人很大的惊喜,但是中低端走量策略, X9、G9 等新车虽在价位上有向上突破,但未形成类似问界 M9 的市场轰动效应。
蔚小理的技术创新更偏向内生式研发,都主打全栈自研。蔚来投入百亿元规模布局 AI 和芯片,小鹏计划 2025 年实现 L3 级自动驾驶,理想推进自研座舱操作系统并开源。这种“全栈技术自主研发”策略虽值得肯定,但缺乏像华为与赛力斯合作那样的“破圈效应”。央视报道更倾向于突出“中国品牌冲击高端”的突破性成就,而非以自研技术打上高科技标签的资本市场叙事逻辑。
小米的产业链“整合营销”缺少品牌积累的厚重感
小米汽车在 无论在 2024年 还是 2025 年高端市场的销量都处于靠前的位置,其品牌建设策略虽强调科技整合和用户体验,虽然很受年轻消费者欢迎,未能去掉“营销天才”的市场认知。相比之下,问界凭借华为的品牌背书和成熟造车技术,已在高端市场建立起用户信任。
小米近期将 "智驾" 更名为 "辅助驾驶",反映出其在品牌传播策略上的谨慎。这种调整虽避免了与监管政策的冲突,但也削弱了其科技领先的品牌形象。而问界通过“野生销售”和车主口碑裂变,持续强化高端科技品牌的定位,更符合央视报道的价值导向。
央视视角再次认证问界品牌背后取舍的逻辑
央视报道发布于 2025 年 5 月 10 日中国品牌日当天,而问界在品牌日前后有多项关键动作,问界 M9 和问界 M8 大定数据亮眼、上海车展展示全系车型矩阵,成为上海车展的顶流,品牌关注度第一名。这些事件形成了密集的传播声量,自然成为报道焦点。蔚小理和小米在同期缺乏类似的标志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