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电商平台集体调整“仅退款”政策,标志着该机制从平台强制介入转向商家自主协商。这一变革要求消费者适应新的维权模式,同时需警惕规则调整带来的潜在风险。
淘宝、拼多多等平台明确,消费者申请“仅退款”需先与商家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再申请平台介入。抖音将“仅退款”表述改为“退款”,并规定商品需由商家联系取回。
拼多多要求商家36小时内处理退款申请,逾期则由平台根据实际情况判定。京东删除“仅退款”表述,改为“退款不退货”。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平台指出“仅退款”挤压商家生存空间,2025年两会进一步要求遏制规则滥用。
消费者对于新政策的应对策略
购物前优先选择高评分店铺(如淘宝体验分≥4.8的商家),这类商家通常有更完善的自主售后机制。
小额商品建议通过平台官方补贴渠道购买,如1688的“平台补贴+商家处理”模式可降低维权成本。
购买商品后将证据留存:对商品问题拍摄开箱视频或照片,保留物流凭证。例如生鲜类商品变质需在签收后2小时内提交证据。
避免使用主观表述(如“口感不佳”),转而引用具体标准(如“包装破损致商品过期”),提高协商成功率。
若商家拒绝合理退款,可通过平台“争议处理”通道申诉。抖音、京东等新规要求平台在争议中承担更中立角色。
利用AI识别系统:淘宝的“AI鉴诈师”可识别虚假退货,消费者可主动要求平台介入审核异常订单。
对于“未收到货”争议,实时跟踪物流信息并截图保存。部分平台已取消“极速退款”,需警惕商家拖延处理。避免高频申请退款,拼多多等平台将异常行为纳入账号诚信评估,可能影响后续维权权限。
新政策倒逼商家提升商品质量,消费者可关注“真实体验分”等新评价体系筛选优质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