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前夕,几场交通事故让智驾问题引发广泛关注。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强调“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因此,尽管在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1308台车辆中,新能源车占比仍超七成,但过去几年间被频繁提及的“智驾”“高阶智驾”“自动驾驶”等宣传内容在本届车展上鲜少出现,“辅助驾驶”又重新成为车展高频词汇。
作为公认的辅助驾驶起点,定速巡航功能早在1910年就初见雏形,1958年开始搭载车型真正进入汽车市场。定速巡航,也可以说是最早的辅助驾驶功能的量产运用,甚至比三点式安全带的量产使用还早一年。
辅助驾驶的要义在于“辅助”,在经历了数十年进化后,依然以此为本。然而过去短短几年间,在许多夸张宣传下,智驾逐渐概念模糊,面向消费者传达的核心信息从辅助变成了替代托管。
科技创新、技术进步追根溯源,终于回归以人为本。
2025年被业内认为将成为智驾元年。同时,L3级自动驾驶车获得合法上路资格且覆盖私家车领域,今年也被认为将成为L3级自动驾驶规模化元年。
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几场事故敲响了警钟,也让行业重新审视和思考汽车创新的根基所在。
新世代开启强大攻势
在车展及其他发布会上不再反复宣传“自动驾驶”“智能驾驶”“高阶智驾”的企业,又会将重点放在哪里?
4月23日,宝马集团携旗下三大品牌BMW、MINI与BMW Motorrad超30款新车型与多项首创新技术亮相2025上海车展:从BMW新世代驾趣概念车带来的智能驾控技术,到首创BMW新世代智能超感座舱和全新BMW新世代操作系统X驱动的人机交互创新,宝马集团以前沿科技演绎电动化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这些全新车型和新科技展示,体现出宝马正携手中国力量,全面应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创新技术,凭借数字化加持的全新人机交互和智能驾驶乐趣,将“中国速度”转化为提升用户体验的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