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智能终端已成为人类感官的延伸,但长期注视屏幕导致的干眼症、视疲劳等问题正威胁着数十亿人的眼健康。
4月19日,在2025中国干眼康复学术年会上(以下简称“年会”),荣耀联合20余家眼科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的专家及行业伙伴一同发布行业首个《移动终端干眼友好技术白皮书》,并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简称上海五官科医院)共同揭牌荣耀-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视觉健康联合实验室。以“产学研医”协同模式推动护眼技术从单点突破走向生态化革新,为行业树立“科技守护健康”的标杆范本。
(视觉健康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移动终端干眼友好技术白皮书》发布仪式)
干眼症:一场被低估的全球健康挑战
当前,干眼症正席卷全球,成为一场不可忽视的眼部健康危机。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超20亿人日均屏幕使用时长超8小时,其中35%出现干眼症状;在中国,干眼症患者数量更是达到3.6亿,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研究表明,电子设备使用者眨眼频率较正常值下降60%,泪膜破裂时间缩短至5秒以下(健康标准为10秒),导致眼表微损伤风险激增。
人民网此前采访应急总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应利介绍到,患干眼症的年轻人,大多从事IT、设计、文案等需要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工作。这些患者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疲劳,伴有刺痛感、异物感,有时还会出现视力模糊、畏光等症状。
据药渡数据库调查研究显示,在每天使用电子设备超过8小时的人群中,干眼症的患病率高达60%。年轻人长时间紧盯屏幕导致眨眼频率骤降,泪液蒸发速率较正常状态提升3倍以上;叠加冬季室内干燥、空气流通不畅等因素,眼表微环境持续恶化。与此同时,高强度工作压力与快节奏生活使年轻人日均用眼时长突破12小时,而睡眠不足、缺乏户外活动进一步加剧眼部疲劳,令这一群体成为干眼症的“重灾区”,除此之外,青少年及老年人也正深受干眼症的困扰。
随着屏幕使用时间持续攀升,屏幕质量与护眼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面对这场席卷全球的眼部健康危机,《白皮书》给出了系统性破题思路:当传统护眼方案仍局限于降低蓝光、调节色温等单一维度时,行业亟需构建“医学循证”与“工程创新”的深度耦合,此次荣耀与上海五官科医院深度合作及白皮书的发布,正是将这一构想转化为行业标准的关键一步——让屏幕从"视觉载体"进化为"健康伙伴",为荣耀从技术创新者到标准制定者的角色跃迁埋下伏笔,为行业树立“产学研医”协同模式的标杆范本。
荣耀硬件工程部总裁刘洋在学术年会上表示:“荣耀始终秉持着科技的本质是服务于人这一信念。当屏幕成为人类数字时代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时,长时间、近距离的用眼体验也给视觉健康和用眼体验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荣耀将积极和医疗机构合作推动行业进步,不断地把研究成果成功转化为实际应用。”
《白皮书》显示,干眼友好移动终端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产物,更是人类与数字文明和谐共生的关键纽带。随着AI、5G和生物传感技术的迭代,终端设备正从 工具”进化为 健康伙伴”。未来,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生态协作,我们有望实现( 屏幕使用与眼表健康”的平衡,为全球用户构建更可持续的数字生活范式。
从“功能创新”到“标准定义”:荣耀重构护眼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