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机十几年,硬盘十几块,除了闲置的机械硬盘,手头的SSD产品也越攒越多,坦白讲我也曾踩过雷、买过品控不佳的SSD、损失过几十T的重要数据,一路走来也是血泪交织,下面给新手小白分享一些固态硬盘知识,希望能给考虑选购SSD的朋友一些启发和参考。
SSD故障的原因可以大体分为两类,一类属于使用或维护不当,比如刚性损伤、频繁通断电、散热不良等等;另一类属于开局就踩坑——选了品控不佳、质量差寿命短的款型,这类SSD平时人五人六,出事儿就产生暴击,受害者多是新手小白或者贪便宜的消费者。
那么,如何正确的选择SSD产品呢?我们先从SSD的核心配置讲起。
我选SSD,一定要先搞清楚用的啥颗粒,不敢聊NAND闪存芯片的品牌几乎都有暗坑。
简单讲,NAND闪存决定了SSD的性能和寿命,厂家会按质论价。比如,按照每个cell存储1/2/3/4bit数据,闪存颗粒可以分为SLC、MLC、TLC和QLC。早年单层单元的SLC质量和稳定性最好,但成本高,SLC、MLC现已绝迹,二手市场能看到几块,市面上主流的都是三层存储单元的TLC和QLC,它们的存储密度更大,功耗更小,成本更低,但寿命、稳定性、读写速度也相对逊色许多,不过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也够用。
NAND芯片还有一个潜在的阶梯分级。目前三星、美光、海力士、铠侠、南亚等品牌用的是自产优质原片,而许多二线品牌和国产SSD可能使用白片。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白片”就是原厂未做全部质检测试的芯片或三检淘汰的降级片,流入市场被第三方回收,重新测试和封装做成商品售卖。
原片和白片有什么区别呢?简言之,原厂原片性能稳定,品控高,质量有保证,预算充足必选。
而白片未通过三检,寿命和稳定性都要低于原厂颗粒。虽然你有可能小概率赶上一波品质略高的白片,但其寿命和稳定性依然与原片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建议大家预算充足时还是优选原片。
除了白片之外,一些二检时做了全部测试,但并未通过的芯片被称为“次品片”,而初检就被直接淘汰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黑片”。黑片一般会做报废处理,但有时会通过某种渠道流入市场,被寨厂回收,做成的SSD品质自然是最差的,它们很可能以不知名品牌、超低价的方式出现在你的面前,很多小白掉盘、蓝屏、损失宝贵的数据就是着了他们的道。
除了闪存颗粒之外,SSD的主控芯片也很重要,它负责读写优化;另外,有些SSD配置了独立缓存(DRAM或者SLC缓存,相当于闪存的数据中转站),有独立缓存的SSD可以提升随机读写性能;而与之相对的SSD无缓设计,则要依赖主控芯片直接对闪存颗粒上的数据进行读写管理,读写效率相对较慢,不过无缓设计在大文件顺序读写方面不会有太大的性能差异,而且无缓SSD卖得会比有独立缓存的SSD便宜一些,做为仓库盘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