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传切配合、健身长拳演绎、小篮球行进直线运球、百变运动方舟……日前,北京市密云区教委举办中小学、幼儿园体育与健康工作交流展示活动,高中、初中、小学以及幼儿园学生同场交流展示“能出汗的体育课”。
活动中,密云区教委发布《密云区中小学、幼儿园体育与健康工作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密云区深入落实“体育八条”的中小学、幼儿园体育与健康工作三年攻坚行动开启了新的篇章。
“明确‘体质健康、心理健康、近视防控、体重管理、队伍建设’五大攻坚任务,统筹协调卫健、疾控、体育等部门资源,形成‘规划-实施-监测-改进’的闭环管理,以‘问题导向、数据驱动’为原则,系统建设‘运动、卫生、心理、营养’四位一体的大健康教育格局。”密云区教委副主任尹玲玲从《方案》的工作原则、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以及机制保障等方面做了详细解读。
“体育与健康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克服学校体育与健康工作中的‘短板’,需部门联动、综合施策,打出一套“组合拳”。”尹玲玲说,“建立由区教委牵头卫生、疾控、体育、镇街(社区)等组成的定期会商制度,统筹协调学校体育与健康工作,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坚持一体化培养,构建幼小初高一体化的体育与健康培养体系,强化各学段之间的衔接与协同,实现各学段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贯通式培养。这样才能保证学校体育与健康工作科学化、高效化、特色化发展。”
“刚性落实体育课时,确保所有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严禁挤占或变相取消。”据尹玲玲介绍,密云区打造“课程+活动+竞赛”全链条,规定学校每节体育课中须包含10分钟以上高强度训练,利用智能化穿戴设备加强学生运动负荷监测,杜绝说教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学校领导干部要加强对体育课的听、评力度,每月听、评每名体育教师课不少于1次,研修学院定期对体育课教学内容及运动负荷进行重点视导,指导学校落实“体育八条”中的不同年级锻炼标准和要求。
“作为坚持17年的大课间集体跑步区域特色运动,要持续注入新的活力。”密云区深入探索大课间集体跑步改革,推行“传统跑-强度跑-放松拉伸”三段跑模式,建议小学1-2年级每次200-500米,3-4年级每次600-800米,5-6年级每次800-1000米,初中1500米以上,高中2000米以上。积极开展区校两级健康跑、长跑节、接力跑、越野跑等活动,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推行以“国颁操-素质操-特色体育活动”为主的课间操活动,兼具趣味及体能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身体姿态,促进健康发展。针对15分钟小课间,区教委研究设计脊柱保健操、亮眼操等小课间集体活动,并在全区中小学推广普及。增设羽毛球、长跑、足球、篮球班级分区赛等活动,争取“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激励学生全员参与、全员贡献、全员拼搏。
“启动心理健康关爱工程,培育阳光向上心态,是三年行动重要任务之一。”密云区教委建立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辅导、转介干预等服务。构建医教协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建立医疗、心理顾问“双包联”学校机制,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双赋能”。学校建立以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将心理健康工作融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贯穿到课堂教学、课业辅导、学生管理、师生交往等各环节。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
此外,《方案》中还明确:遵循“20-20-20”护眼法则,教师要有序组织大小课间活动、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定期更换频闪或照度不足的照明灯,确保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100%。针对肥胖率实施“一校一策”专项督导,指导各校制定“一生一案”运动方案,通过早晚体能训练、减脂强化等措施,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在队伍建设强基工程方面,《方案》明确2027年年底前,逐步配齐配强专职体育教师,通过公开招聘、内部挖潜、“银龄”计划、兼职聘任等方式补充缺口。三年内开展全员教师心理素养提升培训,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成立密云区体育名师工作室、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吸纳全区优秀体育、心理教师,开展研究、指导、评估等工作。
同时,《方案》中提出建立涵盖体质健康、近视肥胖防控等指标的日常考评机制,对体育教师、班主任等关键岗位重点倾斜。区教委牵头,建立教育、卫健、医疗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开展学生健康问题会商研判,打通数据壁垒,构建动态监测预警与分级干预体系,推动健康管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控”转型。
密云区教委主任杨福军表示,加强学生体育与健康工作是落实国家战略的政治任务、是回应社会关切的民生工程、是重塑密云教育品牌的关键抓手。下一步,密云区将锚定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担当,聚焦关键领域,精准施策发力,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健康促进模式,引导全社会树立“健康第一”教育观,形成体教医社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谱写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建设的密云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