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西川自研、升级了理货方式,大大节省了入库和找货时间摄影/莫根源
通过拼多多驿站,张庚和女友有了温暖的小家,过上更好的生活摄影/程艺辉
早上8点,宁西川打开自家驿站大门,开始打扫房间,为一天的入库、出库和送货做准备。去年2月,拼多多驿站开进广西。半年后,宁西川抓住机会,在平台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营了一家驿站。现在,他不光将自己的站点经营得有声有色,还当上了4个员工的老板。
2020年8月,从农产品起家的拼多多推出多多买菜业务,通过“线上下单+线下自提”的半预购模式,提供便捷的社区团购服务。至今,该业务已覆盖内地除西藏之外的30个省级行政区,提货点开进了全国70%的行政村。
作为农产品上行业务的配套,随后拼多多又推出“拼多多驿站”,提供快递包裹代收、代派等服务,既方便多多买菜、拼多多用户取、递快件,也为广大用户提供多元的“最后一公里”服务,进一步完善了触达村镇的高效农副产品流通网络。
我在老家当“站长”
去年夏天,29岁的宁西川按照自己的心意,返乡开了一家拼多多驿站。
在这之前,“粤漂”的他经历了工厂裁员。那时,女儿刚出生,得了哮喘的母亲还常往医院跑。他每天一睁眼,脑子里就要想今天又要花多少钱。一家人“退守”到广西老家后,为了生计,宁西川一度一天打三份工。三份工作连轴转,月收入还不到3000元。
好在互联网平台的枝杈近年来不断向外延展,去年,拼多多驿站开始在当地推广,“从选址到开业,拼多多平台会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和手把手的教学,帮一程、扶一程、送一程。”宁西川认为,较低的投入和平台的扶持是“拼多多驿站”吸引像他这样的首次创业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四川自贡,26岁的吴爽有个老板梦。作为打工人的她性格豪爽,脑子里总是蹦出新鲜的想法。现在,吴爽和姐姐两人经营着“拼多多驿站”,每日包裹数700件左右,月收入并不比打工时少,还获得了一种“自己的能力可以带来真实的改变”的成就感。
在云南省安宁市的一个镇上,过去,取快递需要驱车前往30公里外的市区,华赛姣家因此开了当地首家驿站。10年间,快递数量从最初的10件增长了100倍,店址也换了两次。去年,因拼多多平台推出费用减免等优惠政策以及效率更高的扫码系统,华赛姣家转做“拼多多驿站”,降低了不少成本。
今年年初,国家邮政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到1745亿件、快递业务收入1.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13%。驿站作为物流末端的关键节点,通过集中化代收代发模式,缓解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压力,保证了物流业的高效流通。在快递业务量突破1700亿件大关、创造历史的同时,驿站行业发展也迎来新的机遇。
从新手到能手
当新商业、新技术扎入城镇乡村,一个快递网点,就能把天南地北的好货往里运;一根网线,就能把偏僻的山村与广阔的世界连接。活跃的年轻人纷纷紧抓机会,希望创造一种新鲜的可能。
去年,贵阳的罗兴星在小区门口投资了一家超市,靠着加盟“拼多多驿站”为新开的超市引流超过10%。他之前在建筑行业,是新手站长。“一开始没经验,快递员将大包小包堆在店里,我就一股脑全部入库。后来城市经理手把手教,指导我先区分盒子和袋子,再按照包裹大小分类。入库时,大小不一的袋子要放在货架的不同位置,尤其是当天的快递,最好放在不用弯腰就能方便拿取的位置。”罗兴星回忆。
刚开始,宁西川也遇到同样的问题。驿站每天货量700件左右,他和妻子理货时手忙脚乱,经常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0点。
据宁西川介绍,为了支持这些行业新人,“拼多多驿站”特别研发了分拣教学系统,通过理论、情景模拟和驻店实操的培训,确保站长快速掌握智慧仓储管理、社群运营等核心技能。
以此为基础,宁西川又自研、升级了理货方式:先将包裹按照大小以及是否袋装进行摆放,再根据运单尾号0-9的顺序放在对应的货架上,大大节省了入库和找货时间。现在,宁西川的驿站每天将近1000件快递,旺季会多一倍,但下午两点前,夫妻俩便可完成理货,客人取件时间也压缩在20秒左右。
按照拼多多驿站的平台规则,站点每月发货量达到一定数目,可以享受相应补贴的扶持。有站长表示,“这部分费用基本上把入库仪器、标枪等设备的花费都补贴回来了。”
从漂泊到扎根
几年前,华赛姣回到家乡,从母亲手里接过驿站,接替她为乡亲寄送快递。现在,她很喜欢有家人做饭,下班溜达十几分钟就到家的生活。她还在市区买了房,为以后孩子的教育做打算。
宁西川的小家和睦幸福。母亲的哮喘在悉心调理中慢慢好转。晚上下班回家,他会认真看女儿写作业,陪小儿子玩。由于自己吃过没有好好读书的亏,他希望孩子们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一个被爱着的童年。
像华赛姣和宁西川这样的归乡青年,因为从家乡离开又归来,他们最清楚这里需要什么。小县城赚钱的机会没有大城市多,很多年轻人至今仍然选择背井离乡。“如果能把驿站做起来,就会给更多人提供另一种机会。”华赛姣说。
不光养活了一家人,在而立之年,宁西川也真正成为了一名老板——驿站招了4个员工。员工的月薪从1800元到2000元不等,工资占了驿站收入的大半。宁西川说:“在我的驿站工作,大家没有太多的职业焦虑,工作稳稳当当地干,下班后时间属于自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在2亿人左右。2023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04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7032万人,也就是说,灵活就业人员占到了全国就业人员的27%,占城镇就业人员的43%。
在开驿站之前,灵活就业人员张庚工龄不长,干过的行业却不少。他和女朋友租住的小房间,床小得翻身能掉到地上,他们每天精打细算,却依然窘迫到母亲生病时,都掏不出营养费。
驿站改变了这一切。在快递量高峰时,张庚一个月能挣1.5万元左右,是过去收入的几倍。他们现在还养了两只猫和一只狗,过上了“猫狗双全”的生活。张庚说,过年他还给妈妈发了个上千元的大红包。
今年初,中国社科院大学发布的《电商生态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促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到:“在就业形态方面,电商经济催生了多种新就业形态,不仅有传统形态的用工,而且衍生出电商客服、驿站自提点等数量庞大的灵活就业岗位,对于弱势群体就业、社区毛细就业起到重要作用。”
《报告》认为,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兴起使得创新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更广泛的人群,“产业+互联网”的模式为从事工业、农业及服务业的数千万人口,以及妇女、老年人等传统劳动力市场的弱势群体,拓展了就业机会,具有普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