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巴士在这周收到了推送,说宜家开启了新一轮限时特惠,哐哐降价。为了先人一步,我们立刻冲到了商场,万万没想到却碰上了十几年来逛过的人最少的宜家。
现场促销信息确实很浓,到处都是打折的黄色价签,还能看到“优选好物低于10元/20元/30元”的标语,让人怀疑这到底是小清新的宜家,还是清仓大甩卖的折扣商店。
但大降价换来的不是山姆会员店一样人山人海的热闹场景,客流反而少得出奇——
过去要端着盘子等排队和结账的餐厅,现在畅通无阻。过去得先占座再去选餐的餐桌,现在空位多的是。随意走进一间样板间,你不会再被床上躺着的客人吓到,就连一排排的沙发上也是空空如也,不再左一个右一个到处坐得是人。
尽管我们到达宜家的这天是工作日,客流量肯定不及周末。但鼎盛时期的宜家,工作日照样不愁客流。在小红书上,我们也找到了不少惊讶宜家客流变少的帖子。
财报数据更是一锤定音。
截至今年八月底的2024财年,宜家母公司Ingka Group的营收同比下滑了5.5%到418.64亿欧元,5个财年来首次出现收入下滑。而24财年宜家的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了46.5%到8.06亿元,甚至比它受到疫情重创的20财年赚得还少。
中国市场的情况就更不乐观了。
根据公开资料,宜家中国在24财年的营收占到了Ingka Group全球销售额的3.5%,去年同期为3.6%,折算下来,23财年宜家中国的营收为15.8亿欧元,24财年下滑到了14.6亿欧元——这还是在宜家中国24财年新开了4家门店,一共有39家门店的情况下。
更夸张的是,宜家中国2019财年的销售额还是157.7亿人民币,中国市场业绩跳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曾经租房打工人/年轻人/小资中产必逛的宜家,怎么就喊破嗓子做低价,也唤不回消费者了?
下猛药的低价,也是尴尬的低价
宜家在中国的低价策略从2023年就已经开始了。
去年九月,宜家中国开始对300余款产品降价,2024年初,它又宣布扩大降价范围,涵盖从几元至数百元不等商品。整个24财年,宜家中国一共投入了超4亿元,截至今年8月底,它低价策略覆盖了超过500款产品,占全部品类的50%,插座、收纳等低价产品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0%以上。
如今的宜家商场,的确多出了不少比名创优品还便宜的东西。比如9.99元一个的插座、6.99元的山毛榉锅铲、9.99元一根的数据线和从199元降价到149元的人体工学枕头。
一些样板间的建议装修方案也便宜到让人不禁驻足,比如低于6750元的一整套完整厨房家具,或者用539元就能搭配出来的门厅。
但我们同时也发现,大量的超低价商品还是出现在水壶、铲子、杯子这样的小物件上,对于大型家具和经典款产品,它还是给人一种感觉不到便宜在哪儿的尴尬。
比如一款“兰德克纳”黑色三人沙发,会员价是5399元,但多位近期刚刚做完装修的消费者告诉我们,同样的品质,他们可以在家具城或者新晋国产家居品牌中找到便宜30%甚至更多的产品。而另一款1.5米的“马尔姆”床架,材质以刨花板和纤维板为主,售价1299元,也有消费者提醒,同样1000多元,可以在源氏木语、林氏家居等品牌买到实木床架。
至于一些宜家的畅销小家具,比如三层手推车、铁艺置物架和四脚小圆凳等,真想找低价的消费者,总会从电商平台上找到价格更低的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