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手机市场的热火朝天中,华为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这条路的缔造者之一,就是鸿蒙系统的“领航人”王成录。鸿蒙,这一在华为和全球科技领域掀起热潮的操作系统,背后故事跌宕起伏,像极了一场“科技逆风行”的战役。
他,勇敢地接过了“鸿蒙之父”的称号。他坚持认为:鸿蒙的未来,替代安卓只是其中的5%,真正的野心是那剩下的95%。
在鸿蒙的诞生过程中,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起到了关键作用。在面对手机操作系统的布局上,任正非则展现出了他一如既往的“远见”。
当技术男王成录第一次向任正非汇报“鸿蒙”的构想时,他意识到自己必须找到一种更直观的方式,让这位“华为总指挥”理解鸿蒙的真正意义。于是,他试图用一个生活化的比喻来打破技术壁垒,“鸿蒙系统,是万物互联的开端!就像我们家里的‘华为全家桶’一样,用一个账号,设备之间无缝衔接。”这一番话点燃了任正非的兴趣,“这就是未来智能生活的终极体验!”
从那一刻开始,鸿蒙不再只是个设想,是华为的战略支柱。在美国对华为进行打压之际,鸿蒙团队以更快的速度推动研发进程,直至提前完成并推向市场,迅速在用户群体中站稳脚跟,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王成录曾评价道:“替代安卓只是鸿蒙价值的5%。”这句话初听或许让人疑惑:一个操作系统,不是为了取代安卓、实现自主可控吗?然而王成录的目光远不止于此。
安卓之所以占据全球市场,其框架设计的初衷是为手机服务。鸿蒙,除了手机,还包括平板、电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甚至在未来的农业、工业制造中,也将有所发挥。王成录解释道,鸿蒙要实现的是一种无缝的跨设备操控,让不同设备间可以自由协作——你可以用手机控制家里的灯光、用平板管理农田设备。
鸿蒙的团队面对着多样化的设备、不同的使用场景,力图打造出一种“丝滑般”的无缝体验。“就是这么丝滑,这么简单!”王成录笑着说。这背后,是无数技术团队在“烧脑”的技术挑战中不断迭代、优化的结果。这种突破,也正是鸿蒙区别于安卓、iOS的秘密武器之一。
尽管鸿蒙在手机端已小有成绩,王成录深知,要实现他的愿景,鸿蒙需要一个“生态”,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系统。
深开鸿的目标是将鸿蒙带入更多应用场景——农业、工业控制、智慧城市等领域,为鸿蒙打造出一个覆盖更广的应用体系。王成录坚信,“鸿蒙系统的潜力远没有被完全挖掘,未来将会在我们无法预见的场景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