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大会 (CNCC)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的旗舰会议,是中国计算机领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10月24日至26日,以“发展新质生产力,计算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24中国计算机大会在浙江东阳市横店举行。
联想集团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的战略合作伙伴。在校企合作团队的推动下,此次参与CNCC,成为联想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包括所主办的技术论坛规模最大,以及参与的业务集团、部门最多,充分彰显了联想在计算领域的影响力。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CCF会士芮勇博士在大会上发表了特邀报告——《如何实现人工智能在现实场景中的落地——混合式人工智能的多维度解析》。联想集团副总裁、CCF常务理事王茜莺博士在多个重要论坛和会议,如大模型与超级智能的演进路径超级论坛,CNCC颁奖等活动,担任重要嘉宾。
此外,联想研究院与CCF、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合作伙伴举办了四场技术论坛,分别聚焦3D,DNA存储,多模态大模型在NPU上的应用,以及异构智算四大技术领域。在大会现场,还举办了首届CCF-联想蓝海科研基金交流会,并与祥符实验室签署了DNA存储合作备忘录等。
3D视界新纪元:如何解决裸眼3D技术与未来体验升维中的关键问题
该论坛由清华大学和联想研究院联合举办。论坛主席由清华大学陶建华教授担任,联想研究院技术总监张柳新担任共同主席,多位高校学者和企业实践者在论坛上分享了关于3D显示、内容创建与编码传输、3D技术行业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北京邮电大学桑新柱教授在《大视角高清晰裸眼3D光场显示》报告中,介绍了3D光场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最新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北京大学马思伟教授在《三维视觉媒体表示与编码》报告中,分享了数字人编码和基于体素的神经辐射场编码的最新进展。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长聘教授许威威《端到端的三维内容构建技术探讨》则深入分析了3D内容重建方法和神经渲染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李琳在《中国移动裸眼3D内容生产与应用实践》报告中,详细讲解了裸眼3D技术的概念、行业现状及实际应用场景。
在思辨环节,专家们探讨了裸眼3D产业爆发的关键因素,包括降低3D内容制作门槛、丰富显示设备尺寸、提高高质量3D内容的制作水平等。
联想在CNCC大会现场展示了Thinkvision27裸眼3D显示器。该显示器以尖端的裸眼3D显示技术作为核心,创新性的构建了一个全貌的3D系统级显示空间,能无缝整合包括自主研发的实时高清2D转3D应用和跨应用渲染显示应用在内的一系列应用生态,从而使用户能沉浸在逼真的3D环境中。
在大会现场,裸眼3D的展示备受关注,“哇塞”赞叹声不断。CCF前理事长梅宏院士,现任理事长孙凝晖院士等专家都对联想裸眼3D技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多模态大模型在NPU上的应用能否开创新的交互范式?
该论坛由联想研究院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论坛邀请了来自学术界和企业界的资深学者与技术专家,分享多模态大模型和NPU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技术专题演讲环节,清华大学朱文武教授和联想集团副总裁王哲鹏分别发表致辞,强调了多模态大模型和NPU技术快速进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科院陈云霁副所长介绍了AI自动设计处理器芯片的突破;清华大学汪玉教授探讨了面向AI2.0的高能效电路与系统设计;鲁继文教授介绍了视觉感知与具身智能的进展;东南大学司鑫副教授分享了面向大算力的SRAM存算芯片设计;国防科技大学苏华友副研究员介绍了图神经网络在多核处理器上的推理优化;联想集团颜毅强首席研究员则讨论了基于NPU的个人计算体系和交互创新。
在技术专题讨论环节,专家们深入探讨了大模型向端侧的移动以及轻量化带来的隐私保护和时延降低的优势。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迭代,对端侧体系架构设计的适应性带来了持续的挑战,同时也为利用NPU等先进架构和融合架构,以更低的能耗实现更高的推理能力提供了机遇。人机交互技术从命令行到图形化,再到大模型驱动的个人智能体,展示了CPU、GPU、NPU协同下多模态大模型的实现将会开创智能终端人机交互的新纪元。
近年来,随着NPU技术的快速进步,多模态大模型从云端延伸至边缘和终端设备,联想集团在AI PC的产品布局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联想研究院展示了最新的技术创新成果,包括ThinkBook 16P Gen5 with dNPU概念机和业界首款AI自动旋转屏概念笔记本等。
BT-IT融合技术:数据存储与计算新机遇
该论坛由联想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举办,探讨DNA存储与计算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樊春海和联想集团副总裁张伟丰共同担任论坛主席。
在论坛的技术演讲环节,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陈海波详细介绍了DNA存储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潜力,强调了DNA存储技术在大规模数据存储中的重要性。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王雯研究员则介绍了DNA存储技术链条的最新进展,展望了其未来的应用场景。北京大学黄岩谊教授探讨了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信息存储中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陈昌教授从集成电路角度分析了DNA数据存储的技术瓶颈及解决方案,展示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左小磊介绍了框架核酸在生物传感界面调控、生物传感计算融合芯片等生物光电器件的研发与应用方面的探索和验证。上海交通大学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研究员王飞介绍了DNA计算这一新型的分子计算方法。
在圆桌讨论环节,樊春海院士指出,DNA存储与计算需要从底层逻辑重新思考,寻找突破点。黄岩谊教授提出,应从原子经济性角度设计最佳策略,突破硅基性能瓶颈。王雯研究员认为,提升DNA存储效率需关注底层原理创新,例如开发新型信息写入技术或提高并行规模。陈昌教授表示,希望化学家能找到更优路径,实现快速DNA合成,以提高存储通量和降低成本。王飞研究员则建议设计仿生计算架构,充分利用DNA的并行性优势。左小磊教授认为,脑机接口和人机接口是未来DNA存储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
在DNA存储领域,早在2023年,联想就与樊春海院士团队展开科研合作,致力于解决DNA存储空间小、动态读取难等问题。在本次论坛上,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研究院智能计算基础设施实验室负责人张伟丰博士,和祥符实验室执行主任刘燕京代表双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樊院士是祥符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双方将建立定期交流机制,交流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共同推进DNA存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异构智算与云原生系统
该论坛由联想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举办,探讨异构智算与云原生系统这一产业与学界的热点。联想集团副总裁张伟丰博士任论坛主席。
在论坛的技术演讲环节,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总工程师唐卓为大家介绍了典型省域算网调度系统构建关键技术与实践, 以湖南省域算网的建设为案例出发,分享了任务调度与云网协同性能优化、跨中心数据流并行处理与计算等关键技术。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肖俊敏面向分布式大模型训练的动态张量内存管理优化,探讨了大模型训练内存管理面临的诸如如何避免张量堆积与内存碎片等挑战。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计算机系副主任陈全老师带来低延迟可扩展的云原生计算系统设计的讲座,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顾琳分享了面向边缘原生计算的容器快速启动相关研究成果。
此外,联想研究院主任研究员蒋超博士还在论坛上介绍了联想万全异构智算平台。联想研究院联合业务部门,打造了GPU虚拟化、 AI 高层编译优化、弹性容错、集合通信优化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已成为该异构平台的核心技术,成功支持联想业务部门赢取了国家生物医学智算平台、国家“东数西算”枢纽节点等项目,并推动了某高校智算平台项目的成功交付和验收。
此外,在CNCC大会现场,还举办了首届“CCF-联想蓝海科研基金交流会”。在交流会上,获得基金资助的学者介绍了各自的项目,分享了技术方案和未来的实施规划,并探讨了当前研究领域的挑战。联想集团校企与政企合作负责人李跃华、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张益民、联想研究院技术战略与创新平台技术总监张柳新等产学研专家,以及2024年获得基金支持的清华大学副研究员王运涛、中国科学院大学副研究员宋新航、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林驰、重庆大学副教授仲元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助理研究员佟馨等学者出席。
该基金是CCF与联想共同设立的,面向中国高校青年学者的科研支持计划。自2022年启动以来,已支持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18个前瞻科研课题,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培养多位优秀人才,多项科研成果实现了技术转化。
此外,在大会组织的“第三届CCF产学合作发展论坛”上,联想集团技术战略与创新高级总监王帅参与了题为“如何办好企业研究院?企业研究院-工业界与学术界的桥梁”的圆桌交流,并分享了联想研究院搭建企业与学界桥梁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