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技巧 > 干货教程 > 究竟该指望谁来拉近我们与AI的距离?

究竟该指望谁来拉近我们与AI的距离?

发布时间:2024-04-02 23:21:08来源: 15210273549

AI被所有人使用的时代,正越来越近。

如果说AI大模型之前已经用ChatGPT多轮的技术进展、国内的百模大战、Sora在视频大模型领域的突破,以及其他一系列大模型初步的应用探索证明了全新的AI更强大;那么最近悄然吹起的、厂商纷纷将最日常使用的消费电子终端套上AI之名的占位之风,则进一步宣告了AI普惠时代的加速到来。

在这波关于AI终端的行业讨论中,有一个热度始终最高:在现阶段,大模型普惠的第一终端是哪个?是深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智能手机,还是作为生产力工具长久不衰的个人电脑(PC)?

将范围缩小到这两种终端的原因很简单:最近足够自信公开喊出端侧AI战略的,除了OPPO、vivo、魅族、华为、小米这样的手机厂商,就是英伟达、英特尔、AMD这样的芯片巨头,亦或是联想这样的全球PC行业龙头。

这些公司的想法也并非完全统一。以智能手机为例,有非常焦虑说“不转向AI的手机厂家就是下一个诺基亚”的,有直接喊口号“All in AI”的,还有的表示“AI是未来,但AI手机绝对是噱头的”;而在PC这边,拥有领先GPU软硬件能力的英伟达将自己的重心放在了更偏向云计算的位置上,英特尔直接对外宣布自己的Meteor Lake处理器是40年来最重大的处理器架构变革,还有联想直接站出来推广自己的“AI PC”研究与实际产品的。

但在笔者看来,这一堆崭新的说法和讨论恰恰只说明了一件事情——以基础计算和通信为核心功能的现有个人终端(智能手机为主),已经无法满足AI大模型时代的软硬件新需求。而拥有更宽松形态,并且能以多变配置适应各种需求的AI PC正在成为AI新一轮普惠的真正落点。

AI时代能实现普惠的终端,有多难打造?

跟之前的好几轮技术革命一样,这波AI大模型技术革命的普惠,关键在于如何让尽可能多的用户采纳这项技术,并且应用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最麻烦的是,AI大模型的本质就是将人类的数据提供给电脑学习,以实现部分脑力成果的复制,这个过程中无可避免地形成了对人类个体隐私保护、职业价值,甚至是生存价值的冲击。最终形成AI的确足够强大,但是用户不敢更不愿意使用的情况。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年底的“《纽约时报》起诉OpenAI”事件。前者指控OpenAI 及其合作伙伴微软,使用其数百万篇文章以训练人工智能模型,要求他们为“非法复制和使用《纽约时报》独特且有价值的作品” 和与之相关的 “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法定和实际损失” 负责。

用更简洁的话来说,就是OpenAI用大模型学习了《纽约时报》大量的付费内容,然后用户在使用OpenAI的过程中,就可以绕过《纽约时报》对独有内容的收费机制,直接为用户生成出关键信息一致但是表达又不完全相同的结果,相当于砸了后者的饭碗。

“上传数据就等于对所有使用者公开”的特性,直接打断了许多企业用户应用AI大模型的进程,去年4月就有三星半导体部门的工程师在使用ChatGPT的过程中,不小心“分享”了公司机密。

套在普通用户身上,由于AI 模型的决策过程往往是不透明的,用户很难了解模型是如何分析和处理个人数据的,更难进行数据的处理和保护,最终造成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也让许多个人用户拒绝使用。

想要解决这个难题,“突破口”其实很简单——提供个人隐私、关键成果打造的大模型,要有明确的个人归属和使用权保护,即高敏感度、高价值的私有大模型应该由个人用户完全掌握。

要做到“个人完全掌握”,自然需要把这些大模型存储在个人终端设备中。但这也引出了另外两个问题:一是要如何变革,才能满足AI大模型时代、对于隐私和协作都高度要求“云&端”协同?二是在整套AI大模型能跑起来的基础上,应该由谁来确保用户的实际体验?

先说第一个问题,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转变。

从最早的PC时代一直到智能手机时代,系统的整体架构其实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最底层的硬件上面是系统,系统再上面是应用,同时衔接硬件和应用的系统就是生态的主体,负责推动技术普惠和生态发展。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的AppStore,用户可以轻松找到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从游戏娱乐到生活服务,再到教育工具和商务应用,极大地丰富了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和形式。开发者则获得了一个有着清晰分发规则和收益模式的、公平竞争的环境。

而根据个人用户对于隐私的基本需求,以其个人训练的AI大模型要存储在本地,但在使用AI能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还要使用公共数据训练出来的AI大模型。复杂“云&端”、“公共&个人”的大模型协作,显然与传统的系统和应用关系天差地别,也让 “系统”是否应该存在都画上了疑问号。

(图示:高度集成化、容器化的云端部署解决方案NVIDIA NIM)

以英伟达今年在GTC 2024上全新发布的NIM微服务架构来说,就将AI大模型打包成了底层是k8s、顶层直接输出服务能力的整体化解决方案。一下子将自己从GPU制造商的角色,提升到了没有“操作系统”的“应用生态”管理者。

在基础大模型领域进展最快的OpenAI的尝试还要更早,去年在ChatGPT大火的时候,就推出了自己的GPT Store,希望让更多开发者可以基于GPT语言基础大模型打造更多的实际应用。但最终的结果却事与愿违,真正亮眼的GPT应用数量没多少,反倒是出现了很多违规、违法,甚至是直接抄袭的应用。

AI芯片龙头、AI技术龙头虽然在特定环节足够强大,但仍无力支撑整个生态。过去IT产业虽然通过分工解决了PC和智能手机时代的复杂需求,但AI成熟之后,产业显然需要在结构上相应变革。

因此,最终问题就变成了我们上面提到的:究竟应该由谁来保障用户在使用AI终端时的体验?

从用户体验出发,智能手机和PC这样的终端厂商在确保海量用户体验这件事上颇有心得,但面对AI大模型引发的计算力、存储空间、云端协同,多变终端形态终端新需求,智能手机的潜力始终有限。

就拿目前的很多手机AI大模型应用来说,无论是 OpenAI 的 ChatGPT、百度的文心一言,乃至最近火热的月之暗面 Kimi,这些App的工作方式也并非本地运行,仅仅是将手机作为一个面向用户的载体,在这种情况下与手机和浏览器并没有什么区别。

“放任AI与自己无关,就将在AI大模型时代,想当初的运营商一样被微信管道化一样,成为边缘存在”,这或许才是部分手机厂商们着急要做“AI手机”的真正原因。

相比之下,个人电脑(PC)的状况反而要好上不少,目前普通笔记本电脑的独立显卡已经具备运行大模型的能力,诸如英特尔、英伟达等PC芯片厂商还在不断升级算力层面的解决方案,加之更充足的存储空间和电池容量,更灵活的操控与显示能力。

上游产业龙头的不断升级,叠加PC形态在AI时代重新获得的终端优势,让PC整机厂商,有希望基于其亿万用户的庞大基础,建立起用户反馈驱动的生态,最终在AI PC上,构建真正的“杀手”级应用。

就在前不久,在前沿科技研究机构“未尽研究”发布的《从工具到平台 AI PC:AI 普惠第一终端》报告中,就专门提到了其中两个机会,一个是基于混合算力的推理引擎,另一个是基于大模型和智能体技术的AIOS。

干货教程更多>>

本田2025款皓影来了!价格没变,但这些配置取消了,你接受吗 销量下跌三成!为何宝马重回价格战后,国人也不愿买单了? 第九代丰田凯美瑞:置换补贴后13.98万起,标配10安全气囊 试驾享界S9:标配空悬和CDC,至少有着50万级豪华车的水准 51万提新款普拉多,1个月后真实用车感受,车主:别再谈情怀了 探岳:我的驾驶体验与产品优势 全新一代大众探岳全球首发 基于MQB Evo平台生产 奔腾小马新款车型来了!将于10月28日上市,预售价2.49万元起 5万买辆帝豪,一年养车费有多少?车主晒出账单,月薪大于这个数 你不买雷克萨斯的原因是什么?雷克萨斯车友群欢迎您! 驾驶者之车-宝来 “Bora”这个名字,源自古希腊 殷若宁上海夺冠,高尔夫“中国赛季”高亮|共同体 全新第八代凯美瑞:究竟值得购买吗? 终于该我提车了,雅阁真心香 80后90后购车指南,宝来和朗逸哪个更适合你? 雷军果断“清仓”,从4699元跌至2858元,徕卡影像+小屏旗舰+IP68 智界R7交付量支愣起来了 力帆 KPT400新色能否破局?配色更鲜艳更活泼,还是29980元吗 东风奕派:eπ008五座3天后预售!多项配置调整 领克Z10体验有感分享 追求超强性能,选长安启源 E07就对了! 全新别克昂科雷要国产?国内谍照曝光,气场很强 劳斯莱斯取得涡轮风扇核心和旁路布置结构专利 本田全新 CR-V 谍照登场,5 座归来,外观霸气内饰精美 丰田首款国产四驱,配8155芯片+航空座椅,家用MPV首选格 比亚迪宋 LDM-i畅享出行新境界 吉利年底还有3款新车上市,买车的不要急,产品力都有升级! 宝马 E63 酷黑风暴,KT 绞牙避震蓝黑乐章 全新奥迪 A5/S5 的试驾评价 别克掀桌了,GL8价格下探到20万内,能重回MPV销冠位置吗